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它的去中心化特点及发行流通机制直接冲击了传统金融系统的货币与支付体系。本文作者从比特币的发展历史、特点、不足、发展现状、与其他货币比较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比特币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在文章最后,作者指出,比特币意义在于其对于货币创造、支付体系做出的全方位颠覆式创新
文 \beyond-ma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随着互联网业对于金融的不断渗透,三方支付、小额信贷、众筹融资、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陆续涌现,央行更是在年初成立了数字货币实验室,而比特币做为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它的去中心化特点及发行流通机制更是直接冲击了传统金融系统的货币与支付体系,对金融系统必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一)比特币的发展历史
1、1982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提出了不可追踪的密码学网络支付系统。1990年,他将此想法扩展为最初的密码学匿名现金系统,即Ecash。
2、1998年,戴伟(Wei Dai)发表论文阐述了一种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现金系统,他将其命名为b-money。
3、1998年,在戴伟论文发表的同时,尼克·萨博(Nick Szabo)发明了Bit gold,构建出一个产权认证系统。哈尔·芬尼(Hal Finney)则把该机制完善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工作量证明。
4、2008年,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日本人,在密码学网站(metzdowd.com)的邮件组列表中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 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
5、2009年1月,中本聪发布了bitcoin客户端的第一版,挖出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
6、2010年5月,比特币完成了第一笔兑换,有人用10000比特币兑换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
(二)比特币详解
伴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以物换物,再到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再到如今的纸币等信用货币,再到现在的算法货币如比特币、莱特币等。
比特币,英文名Bitcoin,简写BTC,由开源的P2P软件通过特定算法大量计算产生,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它完全去中心化,没有中央服务器也没有托管方,所有一切交易都是基于参与者的计算力投票决定。与以往基于对政府或中央银行的信任而发行和流通的货币不同,比特币没有机构来担保,是完全基于程序设定而产生和流通的一种货币。
比特币则以新型的虚拟货币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刚出现时候价格不到1美分,但在2013年4月却创出了266美元的新高,但随即又狂泄至80美元,前期又达到近1000美元,后来央行调查某些比特币交易商的洗钱行为后目前又开始狂跌。戏剧性的过山车行情使得比特币引起广泛关注。不过这也说明比特币做为货币的一种,无法逃开金融学的规律,根据蒙代尔三角的理论,这种总量恒定且可以自由流动没有限制的货币,比特币的汇率必然无法稳定。
比币特总量有限,目前预计在2140年前后达到2100万个的极限。与之前我们熟悉的电子钱包和电子现金等纸币电子化存储的形式不同,比特币不与任何形式的纸币挂钩,其汇率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其价值的赋予的逻辑与黄金类似,由其产生算法保证总量有限的稀缺属性,并由整个互联网中所有比特币的节点的健壮性共同保证其不易灭失性。
比特币系统的本质是基于密码学的公开记账系统 比特币系统通过点对点技术,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金融机构。 比特币系统里与银行账户对应的概念为地址。每个人可以有1个或若干个比特币地址,该地址用来付账和收钱。地址是大约33位长的、由字母和数字构成的一串字符,总是由1或者3开头。和银行账户的不同在于,银行会保存所有的交易记录和维护各个账户的账面余额,而比特币的交易记录则由整个P2P网络通过事先约定的协议共同维护。 交易的时候,交易双方将向各个网络节点公告交易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都会同步保存所有的交易信息。相关的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数据块或区块中后,交易就算初步确认了。当区块链接到前一个区块之后,交易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连续得到6个区块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转地得到确认了。 简单的说,比特币系统的本质就是一个公开记账系统。每个帐号的每一笔数额流动都被详细记录下来,而且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份完整的账本,可以统计出有史以来每个帐号的每一笔流动。系统里没有任何人有唯一决定权,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人可以决定向这个系统增加货币或者改变规则,因为个体的修改会被整个网络否决掉。
(三)比特币的特点及其产生逻辑
去中心化、总量一定是比特币的主要特点,比特币没有一个中央发行机构,完全去中心化。这从比特币的发展史也可见一斑,2008年正值经济危机的爆发年份,人们对于央行既纸币的发行机构信心大大减弱,虽然目前市场有声音指责CDS和CDO等金融衍生品是本次危机的导火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联储不当的利率环境也是催生危机的重要原因。而比特币体系则将铸币权分布到整个网络中的参考者手中,每个人都挖矿进而可以生产比特币,进而直接去掉了央行这一货币发行机构。比特币的发行过程只受算法的控制,除非所有的比特币网络节点都被攻破,否则比特币体系均无法被攻破。通过这种手段,比特币可以避免被货币发行机构的不良决策所影响,杜绝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货币危机。
比特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匿名性,每个实际的个人或者机构都可以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开设比特币帐户,而每一个帐户所对应的所谓地址,只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ID。这样比特币的持币者完全可以通过不断随意变换的帐户的方式转帐的方式,来隐藏自己的身份。整个比特币网络都不储存没有任何能够辨认个人身份的信息。匿名本质上是完全符合互联网的不限制共享的运转逻辑的。但正是由于这种匿名性,让比特币形成了为犯罪洗钱的通道,从某种意义上他的这种匿名性吸引到的地下资金也助推了比特币的价格。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如果目前世界沿用以黄金为锚定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那么物价肯定要不断降低,但是由于目前纸币的信用体系本身无法抑制政府的超发货币的冲动,而货币总量的增加快于生产力增加的速度,从而造成了物品的价格的不断提高也就是通货膨胀。而多发的货币就相当于政府向人民征收的铸币税,去中心化则从根本上完全避免了货币超发的可能。哈耶克在他的《货币的非国家化》中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哈耶克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从经济学理论上看,比特币实现了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哈耶克提出的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货币的思想。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比特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
(四)比特币的不足
1、不加入准限制的投票体系是比特币的潜在问题。比特币的创造算法保证其不能被滥发,但是却不能解决其如何能被持续创造的问题。目前美元的发放逻辑是以美国政府未来税收为抵押,发行货币。而中国政府的基础货币投放逻辑实际是以外汇储备为抵押,发行人民币。而比特币本身没有政府信用担保,也没有大宗商品的挂钩。而比特币体系对于各节点的参与并没有资格要求,也就是即便交易者完全不持有比特币也不影响他的投票权。如果把这种模式映射到现实的社会中,对应的就是直接民主的决策制度。这种决策体系本身不太可能实现有效率的财富分配。
2、通货紧缩是比特币体系必然面对的问题。比特币是由网络节点通过特定的算法在完成一个特定数学问题计算之后生产出的。这些数学计算需要相当的运算能力才能完成,并能够通过生成有效运算工作的证明来检验。在最开始,每小时这个算法会发行300枚新的比特币,同时也按照另一种算法分配给服务于比特币基础架构的比特币矿工。之后每四年,新比特币的发行量会减半。第一个减半日是2012年的11月28日,从每小时300枚新币减到了每小时150枚。在最初的四年里会有1050万个比特币被制造出来,在第四到第八年中会有525万个比特币被制造,在第8到第12年中会生产262.5万个比特币,以此类推。到2140年,比特币的最终总额将限制在2100万个。 由此可见,比特币的供应量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它很有可能走到反面——通货紧缩。而通缩一旦到来,那么人们普遍的想法就是不花钱了,更别说借给别人钱了。所以为了在金本位的时代,掌权者为了把钱从人们口袋里掏出来,就发明了东印度公司(其实就是炒作概念)、证券市场(未来现金流变现)等等手段,但是还是不能解决本质问题。所以比特币在不能解决如何以合理速度创造之前,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金融业的要求。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主要有两个。
1.埋藏机制:也就是在保证货币总量的前提下,把持币者手中的一部分比特币收回后重新埋藏掉。从长期来看人类社会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大约是在平均2%左右,那么就让每个交易者按照年化2%来付出成本。这个思路的可操作性较强,但是问题在于没有弹性。
2.自适应机制:自由市场学派中有一派观点认为在自由市场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全部反应在交易价格上。那么运用大数据的方式,就能让市场自动按照某种合理的规则,自行创造合理数据的比特币出来。如果市场交易活跃则加快创造货币的速度,如果交易冷清则减少货币创造速度。当然这种算法太难设计,而且掌握大量财富的的持币者,很容易通过结盟的方式造成交易活跃及冷清的假象,要防止作弊非常困难。
(五)比特币发展现状及其挑战与机会
比特币的创新模式:一是创造了一种去中心化且不击破的货币发行机制;二是几乎零成本的帐户信息存储方式,且所有交易均直接清算,不需要轧差、清分的过程。
货币至少应该包含稀缺性(价值属性)、易流通性和可保存性(不易灭失)。比特币在其稀缺属性上具备类似于贵金属的特质,他不依赖于权威机构为其进行价值保证。在易流通性上又类似于Q币、滴币等电子化货币,在可保存性上开创了以整个P2P网络和数学算法为基础的先河。
目前由比特币体系衍生的金融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用卡:英国the bitcoin company发行了bitbills借记卡;丹麦的Blochstech公司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比特币信用卡。由于比特币体系本身不存在任何所谓的中心机构,所以也就难以出现有信誉保证的担保机构,为匿名的比特币帐户提供信用担保,所谓比特币信用卡其实还是使用传统担保授信模式来运营,要求持卡人必须实名注册并由个人或者他人进行担保方可申请。
2、ATM:2013年5月,由Bitcoin ATM公司研发的比特币ATM机在美国圣地亚哥正式亮相;2013年7月,在伦敦比特币大会上,Lamassu Bitcoin Ventures同样推出了一台比特币ATM机。
3、比特币银行:现在业内知名的比特币银行有两家Flexcoin和Bitdeposit。 Flexcoin是出现最早的比特币银行,但是它只接受比特币的存款,不提供比特币贷款。在Flexcoin的运营模式类似于古代的银号,把比特币存在Flexcoin,而且还要支付一小笔小额的托管费用。但是Flexcoin银行可以让客户更加便捷的比特币,只需一封电子邮件也就是类似于银票的支付凭证,Flexcoin便帮你提供支付服务。而Bitdeposit是资产与负债业务全部提供的一家比特币银行。他的存款利率是19%左右,贷款利率24%左右。存贷均是两个比特币起做。Bitdeposit的盈利模式与银行相近,靠得差来赚取利润。
4、比特币衍生品:就像在比特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与传统货币类似,金融衍生品也应运而生。适度的金融产品种类和交易规模,可以更加完善比特币生态圈对金融服务的需求。Plus500和AvaTrade两家交易商,均已推出支持保证金交易的比特币合约交易产品,分别提供最高4倍和5倍的交易杠杆。iOption、TradeRush和SetOption等期权交易商,也推出了比特币的期权业务,并提供坐市商服务。基于以上金融产品,2012年3月,马耳他证券公司Exante发行了全球首只比特币对冲基金,用以对冲比特币的价格波动风险。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到比特币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可以通过比特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相当有限。另外,由于大多数国家不允许比特币做为货币直接流通,所以很多商品和服务都不是用比特币直接定价的,而且由传统货币使用间接标价法标价。从这个角度来说,比特币只是对于所有目前流通中的货币来说,都属于是外币。
由于比特币完全去中心且匿名化,而且不像贵金属可以由政府垄断其开采权,所以政府几乎不可能使用公信力为比特币的信用进行背书。在这种没有中央发行机构的货币体系中,存款保证金制度无法执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支持手段更是无从谈起。但是在日常的支付过程中高信用机构为向低信用机构的增信背书的需求也是巨大,比如保函,由开证银而不是申请方在受益方要约时无条件付款,这看起来是支付责任的转移,其本质上是银行给客户的信用背书。再比如预授权交易,本质上就是银行做为高信用机构为客户要缴纳的押金进行信用担保。但是以比特币为交易标的金融机构本质上均不具备央行的信用支撑,客户判断机构信用的唯一途径就是历史交易记录,而金融机构识别匿名客户的方式也将和目前实名登记的方式大为不同,所以这也给金融机构透过大数据的方式来进行金融创新带来了空间,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尽快进入市场,不能再多观望。
另外以我国的大额支付系统为例,各行均会在央行开立一个用于结算的帐户。任何一笔转帐交易,其转帐过程均要涉及两个客户的开户行之间的资金头寸划播,比如中信银行的客户向工商银行的客户进行转帐,那么反映在央行的支付系统中,就是央行的中信结算帐户向央行的工商结算帐户进行了头寸的转移。一旦商业银行的头寸不足,那么该行帐户的所有支付业务均被受到影响,而且在每一个工作日结束后,央行还会与各商业银行进行对帐,要求商行以央行数据为准,更新商行本日的所有交易数据。这些复杂的交易规则与流程,也就造就了支付结算系统的运行的较高成本。但是比特币体系不存在央行,不需要商业银行之间的头寸进行调播,更不需要对帐,只要交易完成就意味着清算以及对帐动作全部完成。任何一笔比特币交易的手续费,就是矿工打包交易的费用。无论你进行多大规模的交易,这笔费用都是介于0.0001BTC~0.0005BTC之间的,按照现在比特币的价格来计算,大约不超过30美分。所以把互联网打造成了一个完全版的支付系统,完全打破了信息流动与货币支付的区别。预计不远的将来,将会没有“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因为互联网将成为金融企业的基本属性,任何互联网企业也将演化为金融企业。所以目前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已经不可逆转。
比特币的出现从两方面颠覆传统金融体系,一是引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手段,提升传统金融服务手段。二是互联网金融提倡更开放、更民主、更重视个人自主选择,更重视小微金融。比特币设计理念符合这种趋势。
(六)比特币与其它数字化货币的比较
1、比特币与莱特币的比较
莱特币是比特币的一个简单变种。它仅对比特币算法进行了简单修改,使得挖矿速度增加4倍,交易的验证时间也相应下降为前者的1/4。与比特币算法依赖高性能GPU不同,莱特币更依赖于高性能的CPU和内存。如果说比特币是虚拟货币世界的黄金,那莱特币就是白银。
2、比特币与Ripple的比较
Ripple与比特币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比特币是货币,而Ripple则是支付系统。Ripple网络可以做为一种支付系统,引入了网关的概念,网关类似于货币兑换机构,允许人们把法定货币注入、抽离Ripple网络,并可充当借、贷双方的桥梁。Ripple支持任何一种货币在这个网络内进行流通与支付,但是在交易手续费,必须使用Ripple币也就是XRP来进行支付。 Ripple还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特性比如他会自动帮助你找到手续费最低的交易路径等等,但是Ripple本质上并不是货币,和比特币也无法在同一层面比较,但是Ripple在支付体系的上相较于比特币更加开放,是互联网支付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案例。
3、比特币与Q币等“数字货币”的比较
比如腾讯的Q币、滴滴公司的滴币等。其本质是使用实体货币购买的线上代金券,几乎只能用于在所属平台买卖虚拟物品,而很难再变现回实体货币。像Q币、滴币与比特币相比几乎没有货币属性,不再赘述。
4、比特币与电子现金的比较
中国银联在2010年推出了金融IC卡的标准,而金融IC卡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小额脱机消费。客户可以将人民币存入IC卡的电子现金帐户,电子现金可用于地铁、公交等小额消费的场景,且可以被圈提转换为回纸币。电子现金是以电子化方式存储的货币,本质上还是纸币。
(七)比特币的前景
由于比特币特殊的运行机制,同时匿名的特点会导致对非法交易的间接保护,对于这种不可控同时拒绝政策调控的虚拟货币,一般国家的政府可能很难容忍这种货币的存在,但是在另一方面比特币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之后,再也无法回到从前。虽然政府机构一般对于比特币都会尽量采取抑制的态度,比如泰国政府就封杀了比特币。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比特币的透过互联网的野蛮生长过程中,展现出的优势及影响,继2013年6月底德国议会决定持有比特币一年以上将予以免税后,同年8月德国财政部正式将比特币认定为“记账单位”,并且可以用来交税和从事贸易活动。美国德州法院也认可比特币属于货币,适用资金监管法律。2013年8月,印度央行表示将关注比特币的发展,暂不会对其进行管制。2013年8月,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地方法院在一个比特币储蓄信托案中裁定,比特币储蓄信托在证券法案相关条款的管辖范围之内。此案的判决书也显示,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正在被法律机构认可。 2013年8月,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受到了德国政府的正式承认,比特币将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
对于比特币或是其他虚拟货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硬通货,有赖于其使用场景的不断扩容,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用户的不断扩大。当比特币真正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其货币地位才算真正得以确立。
也许今后会出现更强大的比特币变种,甚至全新的货币各类,会完全取代比特币的地位。但是比特币的意义不在于其一定会成为世界性的货币,比特币对于货币的创造、支付体系进行的全方位颠覆式创新,才是比特币做为新型货币的先行者为整个互联网乃至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